标签

Honeymoon - Thomas Ng

归档

近期文章

医案-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脂肪肝/肝功能伴发热

曾庆明:柴胡桂枝干姜汤、陈平煎、保元汤治疗重度脂肪肝案

原文: http://szyyj.gd.gov.cn/zyyfw/mymkmj/content/post_4301141.html

1.情况

  • 陈某,男,时年40岁,身高1.7米,性格内向,喜思缜密,
  • 怕冷,夏不喜吹空调,汗多,无“三高”家族病史,不抽烟。
  • 近10年来,压力大、吃肉多、饮酒多、熬夜多、运动少,渐感精力、体力下降。
  • 初诊:2010年10月23日。
  • 西医诊断:重度脂肪肝,混合型高脂血症,2型糖尿病,高血压病1级(很高危)。
  • 中医诊断:肝痞(太阴湿困,少阳枢机不利)。
  • 治法:补太阴、和枢机、化痰浊。
  • 此太阴脾虚不运水湿而痰湿内生,少阳枢机不利而三焦水道不通之肝痞,当温补太阴、和解少阳、畅化三焦湿浊。

2.处方

  • 柴胡桂枝干姜汤、陈平汤、保元汤加减:
  • 柴胡桂枝干姜汤:桂枝10g,柴胡15g,炙甘草5g,干姜10g,炒黄芩10g,炙黄芪30g,生牡蛎20g(先煎)
  • 陈平汤:陈皮10g,厚朴10g,赤茯苓15g
  • 保元汤:炒白术10g,党参10g,苍术10g,茯苓15g
  • 泽泻20g,法夏15g,杏仁10g(打),炒扁豆10g,红花5g
  • 14剂,每剂煎2次,分匀,日3服。

3.二诊

  • 二诊:2010年11月8日
  • 甚效,晨起头脑昏蒙、四肢沉重和睡眠浅得到改善,大便成形,口苦口干基本消除,舌苔白腻厚减轻,脉同一诊。
  • 考虑到十余年用脑过度,合枕中丹加减:
  • 初诊方去厚朴、泽泻、炒扁豆,生牡蛎;加龟甲10g(先煎),石菖蒲10克g(后下),远志10g,生龙骨30g(先煎)。
  • 14剂。每煎2次,合匀分三份,早晚各服一份,
  • 中午服参苓白术丸8克,共服21天。

4.三诊

  • 三诊:2010年11月28日
  • 效果持续,头昏、四肢沉重消失,体重减至77kg,脸色秽浊减轻,睡眠深沉,大便软条,自汗减轻,
  • “四力”中记忆力和性能力改善明显,舌薄润,中根稍白,夹轻微黄腻苔,脉弦细滑;腹部B超示中度脂肪肝。
  • 患者欣喜中愈加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和坚持服中药。
  • 原方再服30剂,每剂服2天,煎2次,早晚各服1次,
  • 中午服参苓白术丸,共服60天。

5.四诊

  • 四诊:2011年1月16日
  • 持续向好:“四力”接近10年前水平,饮食、睡眠、二便、脸色均复常态,右眼结膜米粒大小的脂质沉着消失,体重72kg;
  • 查腹部B超:轻度脂肪肝,甘油三酯1.6mmol/L,总胆固醇3.4mmol/L,高密度胆固醇2.65mmol/L,低密度脂蛋白1.61mmol/L;血压130/85mmHg;
  • 餐后2小时血糖8.1mmol/L,空腹血糖5.8mmol/L,糖化血红蛋白5.7%;
  • 舌薄白而润,质稍胖嫩,脉弦细,不紧不滑。
  • 法不更张,更兼益少阴心肾阳气:

6.四诊处方

  • 六君子汤、柴胡桂枝干姜汤、五苓散、保元汤、枕中丹加减,处汤丸二方:
  • 汤剂:柴胡12g,炒黄芩10g,桂枝10g,干姜10g,生牡蛎20g(先煎),茯苓15g,陈皮10g,炒白术15g,法夏10g,党参10g,泽泻20g,制龟甲10g(先煎),石菖蒲10g,远志10g,生龙骨20g(先煎),红花5g,炙甘草5g。
  • 10剂。煎服法同一诊。
  • 丸剂:汤剂加肉桂2.5g,生薏苡仁30g,莲子肉10g,苍术7.5g,白豆蔻5g,厚朴10g,杏仁7.5g,山药20g,炒扁豆10g,仙灵脾10g。
  • 每天3次,每次5克,3.5个月一个疗程。
  • 2016年5月29日微信告:服上述丸剂两个疗程(即7个月)后,2012年7月后多次查脂肪肝消失,血脂、血糖和血压值正常。

池晓玲:经方治疗肝功能伴发热案

原文:http://szyyj.gd.gov.cn/zyyfw/mymkmj/content/post_4254967.html

1.情况

  • 欧某,女,时年52岁,因“发现肝功能异常1周,发热1天”于2011年3月25日初诊。
  • 1周前出现乏力、纳差、胃脘胀闷,自行服用胃炎清等药物后症状无改善,当地门诊查生化提示:ALT 433U/L,AST 529U/L,TC 2.27mmol,HDL-C 0.37mmol/L。当地医院予常规对症护肝、抗感染,但效果不佳,今日出现发热,故来诊。
  • 刻诊症见:发热,时有恶寒,头晕,咽干口苦,小便黄,腹泻水样便数次,舌暗红,苔薄黄稍腻,脉弦滑略浮。
  • 西医诊断:1、肝功异常查因;2、发热查因。
  • 中医诊断:1、肝着病(肝郁脾虚,湿瘀热结);2、发热(寒热错杂证)。
  • 治法:以急则治标为则,以疏表、清热、和中为法。

2.处方

  • 柴胡桂枝干姜汤和百合地黄汤。
  • 柴胡桂枝干姜汤:桂枝10g,柴胡20g,干姜5g,黄芩15g,牡蛎 (先煎) 25g
  • 百合地黄汤:天花粉15g、百合10g、生地15g

3.次日复诊

  • 次日复诊,体温降至38.1℃,未再腹泻,头晕恶寒、口干口苦减,干咳无痰,晨起多汗,腰背酸痛,小便黄,舌暗淡,苔薄黄腻,脉弦滑。
  • 予调方大柴胡加瓜蒌干汤:
  • 柴胡20g,法夏10g,枳实10g,黄芩5g,生姜10g,大枣20g,大黄5g,白芍10g,天花粉20g。

3.三日复诊

  • 第三日复诊,体温37.6摄氏度,无恶寒,无头痛头晕,口干口苦稍减轻,无胸闷,干咳无痰,晨起出汗,无腹痛腹胀,无腰背酸痛,小便黄,大便偏烂。舌暗淡,苔薄黄腻,脉弦滑。
  • 予调方桂枝人参汤合当归芍药散:
  • 桂枝12g,党参10g,白术20g,干姜15g,炙甘草10g,当归10g,白芍10g,茯苓10g,川芎10g,泽泻15g。
  • 服用此方后患者精神转佳,发热消退,干咳无痰、晨起出汗、大便烂明显改善。颜面浮亦肿退。复查肝功能提示轻度异常,后继续予改柴芍六君汤调理,1月后复查肝功能正常停药。